工信部等三部门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发表时间:2023-07-29 10:59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近日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方案》提出,2023—2024年轻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4%左右,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规模突破25万亿元。重点行业规模稳中有升,主要产品国际市场份额保持稳定。新增长点快速发展,推广300项以上升级和创新产品,轻工百强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培育升级50个规模300亿元以上轻工特色产业集群。轻工业在扩内需、促消费中的作用更加凸显,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稳步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成效扩大,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方案》指出,轻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优势产业、民生产业,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2022年轻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16.2%,是工业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力量。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按照部工作要点任务要求,把稳增长摆在首要位置,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实现工业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涉及家具、家居领域的工作举措主要有: 着力稳住重点行业。家居用品,组织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加快智能技术、关键零部件、新材料应用等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实施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开展智能家居互联互通发展行动,强化标准引领和平台建设,促进家用电器、家具、五金制品、照明电器等行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发推广绿色智能家用电器、休闲娱乐、个人护理和母婴家用电器、健康厨卫、智能化多场景照明系统、天然材质家具、功能型家具、智能锁具等产品。推广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定制、全屋定制等新模式。开展“百企千县万村美丽家居”行动,推动绿色智能家居产品进乡村,营造美丽村居生活。举办家居焕新季等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活动。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老年用品,深入实施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建设老年用品创新平台,发布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大力发展功能性老年服装服饰、智能化日用辅助产品、安全便利养老照护产品、康复训练及健康促进辅具、适老化环境改善产品,丰富老年用品品种。按照适老化要求推动智能终端持续优化升级,提升适老产品设计、研发、检测、认证能力。编制老年用品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快老年用品标准制修订。培育老年用品产业园区,聚焦细分行业培育一批研发能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引导厂商针对老年人常用产品功能,设计制作专门的简易使用手册和视频教程。鼓励地方设立专项支持老年人家庭住宅及家具设施适老化改造。加强老年用品知识科普宣传,增强消费者质量品牌意识。 充分激发内需潜力。1、大力实施“三品”战略。组织行业和重点地区大力开展“三品”全国行系列活动,打造轻工新品、名品、精品矩阵。强化设计赋能,在轻工领域新增若干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设计园区和设计小镇,加速工业设计向研发、制造、销售等环节拓展。在箱包、制鞋、家居、珠宝、陶瓷、玩具和婴童用品、自行车、塑料制品等领域开展设计大赛,加强原创设计、创意设计。编制《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轻工)》,推广300项以上升级和创新消费品。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轻工区域品牌,加强地方标志性轻工产品培育。在家用电器、家具、照明电器、五金制品、皮革、化妆品、钟表、眼镜、生活用纸等行业开展品牌建设。2、搭建高质量展览展示平台。用好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等高规格平台,促进轻工中小企业国际合作、项目投资和技术交流。组织举办食品工业“三品”成果展。支持举办家用电器、家具、五金制品、皮革、玩具和婴童用品、塑料制品、自行车等国际展会,推介行业内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开展新品首发、首展、首秀活动,推动项目洽谈、国际合作、产业链上下游对接,激发市场消费活力。3、联动线上线下拓展消费场景。开展“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吃货节”等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大力发展智能家居体验馆、智能电器生活馆、健康照明体验中心等新零售业态,培育50家以上智能家居体验中心。培育老年用品展会、博览会,举办老年用品产业发展大会,开展“孝老爱老购物节”活动,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积极稳住出口优势。1、稳定传统出口市场。引导家用电器、皮革、家具、五金制品、照明电器、玩具等行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升全球产业链分工地位,积极参加国际展览展示活动,提高品牌产品出口比例,巩固传统出口市场。支持家用电器、皮革等行业龙头企业“走出去”,建设海外设计研发机构及营销渠道,加快建立国际化品牌。2、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指导轻工行业加强“一带一路”、RCEP地区市场研究,引导企业合理安排产业布局投资。3、加强外贸公共服务,建立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和产品认证制度,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能力。推动做好自由贸易协定原产地证书签证和便利通关等工作,引导和帮助轻工企业在协定伙伴国或地区享受关税减免。积极推进检验检疫电子证书国际合作,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参与多双边经贸谈判,助力我国优势轻工产品出口。组织对轻工中小微企业进行出口政策培训,引导企业生产符合要求的产品。组织轻工国际产能合作联盟加强与出口国政府机构、行业组织沟通交流,为轻工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推动产业生态协调发展。1、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组织开展轻工百强、科技百强和细分行业十强企业宣传推广活动,树立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先进典范,引领行业转型升级。利用百链千企等产融对接平台,聚焦食品、家用电器、造纸、电池、家具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支持产业链重点企业发展。建立重点企业联系服务机制,通过设立产业联盟和企业沙龙,增强为企服务能力。2、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开展“轻工产业带中国行”活动,在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等地率先开展试点,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解读、平台对接、技术交流等线上线下联动服务,提升中小企业发展质量。发挥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作用,帮助轻工中小企业开展诊断咨询服务,加快开发降本增效、提质扩能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培育一批轻工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开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行动。3、梯度培育轻工产业集群。培育50个轻工“三品”示范城市,支持塑料制品、五金制品、照明电器、化妆品、玩具、文教体育等行业培育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鼓励现有轻工集群加快发展和优化升级,发展协同制造、精益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支持建设一批轻工领域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大力培育轻工领域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持智能家用电器、泛家居、皮革等重点产业集群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迈进。举办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大会,交流推广集群转型升级经验。4、推动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优化中西部地区发展环境,加强园区和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专业配套服务能力,吸引轻工优势企业和重大项目落地。探索东部地区与中西部、东北地区开展园区结对、企业结对、订单结对,推动制造环节有序转移。落实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和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有意愿的地区举办制造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促进转移项目落地。鼓励皮革、家具、家用电器等龙头企业到中西部地区投资,提升中西部地区产业技术发展水平。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1、开展强链稳链行动。优化轻工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推动企业积极创建各级技术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集聚创新服务机构,提供优质的产品研发、质量控制等服务,完善提升创新公共服务体系。2、强化数字赋能转型。推动重点轻工行业数字化改造,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培育若干5G工厂。发挥消费品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作用,为轻工企业数字技术应用、标准研制、人才培养提供多样化服务,支持制鞋、家具、家用电器等行业开展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重塑产品生产新模式。发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作用,推动重点领域质量安全追溯建设。组织行业协会举办中国轻工业信息化大会,展示数字化转型典型成果。3、推动绿色安全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