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奥告迪欧侵权  一审获赔280万!

发表时间:2021-04-25 11:59


导读:外观专利侵权过去难以认定,且通常赔偿额低于10万。此次行业首例高赔偿案诞生,具有很强的警醒意义。相关法律不断完善,赔偿额越来越高,未来想通过“模仿”、“借鉴”等手段走捷径的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和违法成本只会越来越高。


圣奥诉迪欧

一审判赔偿280


417日,圣奥家具官方发布消息称:日前,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就浙江圣奥家具制造有限公司诉广东中山DO公司侵犯其知识产权案【(2020)73民初243号】一审作出判决,圣奥家具获赔280万元。


据悉,该案件提及的被告“广东中山DO公司”是指广东迪欧家具实业有限公司。此外,该案件还有另一被告为北京远明国景伟业家具有限公司。


圣奥家具称,DO公司销售侵犯公司享有的专利号ZL201630529810.6、名称为“接待台”的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产品,法院依法判令DO公司立即停止制造、许诺销售、销售侵犯原告专利产品的行为,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280万元。


2、圣奥专利产品:“接待台”.jpg

圣奥专利产品——“接待台”


首例高赔偿案诞生

维权难已成过去时?


本案判赔金额为280万元,在办公家具行业实属罕见,可以说是行业首例高赔偿案诞生,具有典型意义。


与国外家具多以版权形式进行保护不同,国内家具的原创设计通常只能申请外观专利,并不适用于著作权法,在时效和保护范围上的针对性均弱于版权保护形式。


尽管目前家具的专利权认定已经细致到了产品的每个零部件,但只要抄袭企业对产品零部件形状稍作调整,被抄袭一方在收集证据时就会变得非常艰难,而侵权行为的认定也会更加复杂。


不仅如此,从发现抄袭到收集证据再到起诉直至结果的宣判,整个周期大多超过一年,相对于国内一款家具1-2年的销售周期,维权的时间成本太高。不少侵权企业在被起诉到宣判的这段时间里,已经把钱赚到手里了。


即便最后成功判定抄袭者侵权,最终的赔偿金额可能也不尽如人意。据统计,在2005-2010年间人民法院审理的584件专利权人胜诉案件中,其中546件判定以法定赔偿额执行,占比93.4%,赔偿金额均值仅为8.366万元。


相比于欧美成熟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国内通过销售额等信息计算出的法定赔偿,在大多数时候既无法弥补原创企业蒙受的损失,也不能给侵权企业带来足够的惩罚。


因此,抄袭现象一直是国内家具行业难以治愈的顽疾。甚至有些抱着赚快钱的想法,什么热抄什么,打一枪换个地方,大肆侵权,很多都不一定会被发现。


而很多被抄袭的原创品牌要么有心无力保持沉默,要么衡量维权成本之后不了了之,等于在一定程度上变相地纵容了抄袭企业的做法。

而本案280万惩罚性赔偿,是对维权企业的有力肯定,也是对侵权企业的有力打击。相信会对整个行业捍卫原创之路起到深远的影响。


法律越来越完善

侵权赔偿数额越来越高


事实上,圣奥一直在积极打假维权。

2013年以来,圣奥先后在北京、广州、杭州、成都、重庆、厦门等地成功维权,打击维权企业40余家,涉及维权案件100余起。


20209月,北京优创尚品家具有限公司因侵害企业名称(商号)权纠纷,圣奥集团获赔3.5万元。


20204月,圣奥集团有限公司与宿州市颂典家具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权属、侵权纠纷一案,圣奥集团终审获胜,法院冻结、查封、扣押宿州市颂典家具有限公司的银行存款或其它等值财产。


2019年年底,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北京黎明文仪家具有限公司仿造浙江圣奥集团制造有限公司专利产品的侵权案件作出了终审判决,圣奥集团获赔30余万元。


放眼整个家居行业,捍卫原创之路道阻且长,但也一直在进步。

2014年年底百强诉一统家居亿元索赔案在业界引起轰动,该案也被称为“家居行业索赔第一案”。2019年美克家居诉君和俊公司、周俞沈公司侵犯外观设计专利一审获赔126万元。此外,索菲亚、芝华仕、倍安生活等大牌也先后拿起法律的武器,高调展示品牌维权的决心。


除了品牌们坚定自身的维权决心外,国家相关法律也在不断地完善当中,《商标法》在修改过程中,已对恶意侵权行为做出惩罚性赔偿要求,《专利法》也有望进一步提高赔偿数额。


此外,许多地方性行业协会也在保护原创设计、遏制抄袭现象上做出努力。20208月,广东省家具商会、深圳市家装家居行业协会、惠州市家具行业协会三大行业协会首次发表联合宣言,打击仿冒抄袭的不正之风,重点保护重视自主研发的原创家具品牌。


中国不缺好设计,缺的是尊重原创、尊重知识产权的行业和消费习惯。当我们每个人学会对抄袭说不,当抄袭者被社会所不容,无利可图时,即是中国原创设计走向世界之时。